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警惕披着“防疫外衣”的金融诈骗

来源:大江周刊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4-22 09: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曾子怡、实习生向宇欣、皮婉婷报道:在大家勠力同心、共克时艰之际,总有一些不法分子采用支援防控疫情、兜售防疫用品等方式进行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曾子怡、实习生向宇欣、皮婉婷报道:在大家勠力同心、共克时艰之际,总有一些不法分子采用支援防控疫情、兜售防疫用品等方式进行电信网络诈骗,扰乱公共秩序,让人防不胜防。为帮助大家识破骗子的套路,本期《财经周刊》整理出一些有关疫情金融诈骗的新花样,帮助大家避雷,以免上当受骗。

◎骗术一:只要转账即可快速出核酸结果

案例:最近,不少读者反映,一些聊天群里总有人发出“快速出核酸检测结果”“加急最快半个小时”“家里也能做核酸检测”的信息。信息发布者声称,只要额外付费,足不出户便能得到核酸检测结果。

实际上,核酸检测结果一定要在经卫健部门认证具备资质的医院、专业医疗机构或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如果轻信网络不实信息和所谓“私人渠道”,不仅可能影响自身正常出行,更有可能落入不法分子非法敛财的骗局。

◎骗术二:致电谎称是新冠肺炎疫情流调员

案例:“您好,我是本次疫情防控辖区的流调员,你的健康码和检测报告上有异常,可能感染了新冠肺炎,不过还在潜伏期,情况不算太严重。”面对疫情防控的严峻态势,不少居民会感到紧张,一些谎称为某防控中心主任的不法分子,在电话里透露现在有一款特效药,只需几千元购买三个疗程,每天坚持服用就会恢复健康。

据相关报道,目前对于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治疗暂未出现特效药,因此一旦接到类似电话务必提高警惕,避免受骗。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确实有“新冠肺炎疫情”流调员会对确诊病例的接触人员开展流调工作。但是流调人员表明身份后,不会询问财产、说有特效药等与疾病传播不相关的问题,需要核实内容只包含:个人基本信息、健康状况、近期行程以及其他对疾病防控有用的信息。

◎骗术三:冒充权威机构发短信骗取个人财务信息

案例:3月26日,南昌市民曾女士收到一条来自某上市保险公司发送的短信:“您的新冠肺炎疫情保险金已经到账,详情请点击(内附网址)即可查看领取。”出于好奇,曾女士点击了网址链接,随后一系列输入个人信息以及银行账号等提示让她产生警觉,最后没有完成所谓的“领取”。

实际上,这是一种将诈骗短信包装成防疫提示的骗局,之前有预约疫苗接种的内容,现在又出现“3小时出核酸检测结果”“意外保障到达”等借口。不管如何包装,其本质就是发送含有“钓鱼网站”链接的短信,诱导群众点击链接。此类群发短信诈骗,除了想获取公民个人信息,也是针对受害人的“海选”。

骗子布下的骗局,看似言之凿凿,实则来路不明、套路满满,都是利用大家紧张、自我担忧的心理,想钻“防疫”的空子。当你遭遇金融消费不公以及诈骗时,可拨打手机3或座机,《财经周刊》记者帮你维权!

【来源:大江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

文章来源:《大江周刊》 网址: http://www.djzkzz.cn/zonghexinwen/2022/0422/660.html

上一篇:熠熠芳华绽放检察风采
下一篇:冬奥之火点燃大江南北冰雪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