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世界文学论文_大江健三郎《空翻》的“自我救赎

来源:大江周刊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2-01-30 14: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二、大江健三郎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失灵者”的自我沉沦 第一节 自在存在的消亡 一、自我存在意义的削减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二、大江健三郎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失灵者”的自我沉沦

第一节 自在存在的消亡

    一、自我存在意义的削减

    二、人的主体性的丧失

第二节 灵魂信仰的缺失

    一、“空翻”后的信仰坍塌

    二、神之联系的断绝

第二章 “未消亡者”的自我感知

第一节 自我存在价值的“主动”感知

    一、荒诞感知

    二、自我探寻

第二节 自我存在价值的“被动”感知

第三章 “新人”的自我救赎

第一节 死之归宿

    一、面对死亡的忧虑

    二、向死而生的达观

    三、走向自由的顿悟

第二节 生之存在

    一、无神论者的自我救赎

    二、“新人”的崛起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硕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学术情况

致谢

文章摘要:日本战后存在主义作家大江健三郎,因获得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而赢得巨大的文学声誉,一时间国内外的学者们纷纷对大江健三郎本人以及其文学作品展开了深入的研究,然而国内的学者对大江健三郎文学的解读尚显不足。大江健三郎的文学创作主题不断呈现出一种变化的趋势,早年时期他的重点在于存在主义影响下的战后生存危机,中期他就开始关注边缘性文化,而到了晚年时期,大江健三郎便把注意力放在了精神和灵魂的自我救赎这一主题上,因而本论文重点研究大江健三郎的自我救赎主题,以《空翻》为依托从存在主义、人道主义以及无神论者自我救赎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本论文除绪论和结语外,主体部分共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失灵者的自我沉沦”,以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为基础,论述其文学作品《空翻》中人物自我沉沦的原因和现象。首先,从自在世界的角度来论述物质世界中人们肉体的逐渐消亡,又运用隐喻和象征来突出表现世界的扭曲感;其次,从自为世界的角度来看,人们在物质极大丰富时忽视了自身精神信仰的缺失,人们沉沦在自己空想的世界中而不自知,这正是一种病态的生活状况。第二部分“未消亡者的自我感知”,主要是论述“未消亡”的人去试图逃离幻想中过度的自我沉沦,此时的他们仍然具有自我感知的能力。这种感知的能力一部分是源于自己本身的主观能动性,另一部分则是源于周围人群和周围环境给予的被动性的影响,这两者虽然方式不同,却都让人们感知到了自我价值的存在,在得到自我认可的同时摆脱自我的沉沦去找寻正确的自我救赎道路。第三部分“新人的自我救赎”,重点分析《空翻》中人物角色进行自我救赎的方式。纵观全文,这可以主要从人物的结局死亡和生存两个角度来阐述如何自我救赎,首先死亡是人生命的终点,作品中人物在面对死亡时产生了多种不同的反应,从恐惧到坦然最后到视死如归,俨然是一种在思想上的成熟态度;其次从生存的角度来论述两种自我救赎的方式,空翻的失败使大江意识到宗教式的救赎是一种无意义的行为,最后意识到能救的只有自己,而“新人”的出现则是一种新旧的更替,更是一种时代的产物和发展,新的宗教思想无疑也是一种新兴的自我救赎方式。通过以上考察,我们可以发现大江健三郎在存在主义的影响下,不断地去开辟和思虑自我救赎的方式方法,他也常常觉得自己有责任来教诲未来的孩子们,期待他们能够不断发展来改变和完善社会、国家、民族以及全人类的未来。

文章关键词:

论文DOI:10.27212/d.cnki.glnsu.2021.000215

论文分类号:I313.074

文章来源:《大江周刊》 网址: http://www.djzkzz.cn/qikandaodu/2022/0130/642.html

上一篇:《启慧斋藏话》收藏栏目主持人谭慧 致各位老
下一篇:世界文学论文_历史记忆与时代精神的碰撞